近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快递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修改,以行业现存问题为导向,对快递业绿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出制度安排,被视作我国构建绿色物流体系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750亿件,同比增长21%,预计2025年将超过2000亿件。然而,飞速增长的业务量背后,却隐藏着日益严峻的快递包装问题,大量的快递包装材料被消耗,从纸箱、塑料袋到各类填充物,给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
基于此,修改后的《条例》明确完善快递包装治理原则。规定国家完善综合性支持政策,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鼓励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同时,强化快递企业主体责任。针对快递包装要求不明确、快递企业包装义务缺乏法律依据、快递包装行为外部监督不足等完善制度措施,并对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修改后的《条例》填补了快递包装治理方面的制度空白,为快递包装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快递包装具有使用量大、涉及面广、责任主体多、循环链路长的特点。修改后的《条例》明确了有关政府部门、快递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商品生产企业、包装生产企业、快递行业组织、消费者等责任主体在快递包装设计与制造、减量与替代、作业与流通、废弃与回收、再生与循环等全链条各个环节上的不同责任,促进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履责、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快递包装绿色发展格局。
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快递业正迎来从“规模扩张”向“绿色质变”的关键转型,既是落实“双碳”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快递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