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创业秘笈:“长尾”谋生

内容摘要总有人问:SaaS创业有没有什么成功秘笈?甚至还有人不远千里来我们的项目探底。然后就难免大失所望:这些项目也没什么新意啊。本来,SaaS创业根本就没有什么“爆款”、“赛道”、“独角兽”之类的东西。或者说,那些只是创业者和他们投资人的“一夜暴

总有人问:SaaS创业有没有什么成功秘笈?甚至还有人不远千里来我们的项目探底。然后就难免大失所望:这些项目也没什么新意啊。

本来,SaaS创业根本就没有什么“爆款”、“赛道”、“独角兽”之类的东西。或者说,那些只是创业者和他们投资人的“一夜暴富”式的想象。

而大多数SaaS创业失败,正是因为忽视了SaaS模式的“长尾”特性。

long tail与short head

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都不陌生。很多商品的时间周期,都是由(short)head和long tail组成。

不过,如果把长尾理论放在SaaS模式上,可能并不完全符合。

对于绝大多数SaaS来说,head其实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并不存在。而SaaS创业如果只追求head,而忽视(不知道)长尾效应的话,无论烧了多少钱,创业都不会长久。

这就是想靠“爆款”、“热门赛道”等一炮走红的想法,只能是一种臆想,因为从来都没有成功先例。

所以,如果你非要问SaaS创业有没有秘笈,我只能说:SaaS创业的秘笈,就是长尾下的谋生。

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回到SaaS模式的长尾特性上来。

收入长尾

我们知道,SaaS业务的收入是由新客户销售收入+留存收入构成的。

理论上,如果客户留在你的平台上的时间足够长的话(也必须足够长),二者的收入占比可达2:8,甚至更大。换言之,未来续约和扩展收入将构成收入的绝大部分,也就是长尾收入。

但前提是,你必须保证客户不会在短期内就流失,长尾才能足够长。

产品长尾

可能你已经经历过,创业之初策划和期望的一炮走红的爆款产品,并没有什么影响,而只是一个“普通”的产品。甚至与其它产品相比都没什么特点。

如果你运气再好一些,所做的产品确实是市场“刚需”。但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出现客户争相订阅的场面。

无论是哪种情况,可能都不是你的产品做错了什么,而是你追求的head原本就不存在。实际上,无论你做了什么SaaS,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来说,大部分SaaS应用只是一个“配件”而非主机,所以才不会马上就非买不可。

即使你加大推销的力度,情况也不会有明显的改善。反而是你在情急之下,在真正的战斗开始之前,就烧光了未来的粮草。

因此,就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SaaS的机会往往在长尾。如果你的产品真的有业务价值,客户迟早会在需要的时候采购的。

这并不是说让你干等着机会的到来,那样可能会被对手抢先。这就涉及到长尾之战的打法,比如,有效的营销和ICP客户的渗透。即使客户数量还不多,但一旦模式形成,剩下的交给时间就行了。

关注长尾,并不是说要完全忽视head。事实上,在长尾中存在多个short head,随业务形式的变化,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即存在阶段性的热点。

生态长尾

要知道,目前海外企业所用SaaS的数量,已达上百个。

这么多的应用,不可能由少数几家供应商提供。事实上,它们只能来自SaaS生态,比如Salesforce生态。

SaaS生态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配件”市场,可以满足各种解决方案的集成。

SaaS生态也因此也构成了SaaS行业最长的长尾,这就是为什么要加入生态,而不是无限扩张产品范围和单打独斗的原因。

长尾下的谋生之道

建立长尾思维,是SaaS创业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准备,业还是别创了。

但要想赢在长尾,比拼的是对SaaS业务的整体运作水平。除了产品外,营销、销售、客户成功和收入增长的有效协作,对于长尾效果将产生重要影响。

“剩者为王”是赢在长尾的通行规则。

是在长尾中变好,还是在纯耗时间?是对SaaS创业者的终极考验。

注:文/戴珂,文章来源:tobesaas,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