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未来:通鼎互联的科技、绿色与温暖之路

内容摘要飞象原创(远山/文)江南水乡自古以来景美物丰、地嘉人善。如果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这三个地方为顶点连接起一个三角形,那这个三角形就是中国最具有经济与生态活力的地区,它还有一个专属的名字: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而这个地区也是国家

飞象原创(远山/文)江南水乡自古以来景美物丰、地嘉人善。如果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这三个地方为顶点连接起一个三角形,那这个三角形就是中国最具有经济与生态活力的地区,它还有一个专属的名字: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而这个地区也是国家重点探索跨区域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2025年3月,在浙江嘉善举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重大项目对接会”上,通鼎互联以“示范区首批知识创新型总部试点企业”的身份登上领奖台。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通鼎互联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通鼎互联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里程碑。通鼎互联董事长沈小平在致辞中表示:“这是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期待,也是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

从光通信先锋到多元创新引擎

通鼎互联诞生于苏州吴江,其母公司通鼎集团从一家乡镇电缆厂起步,历经25年发展,成长为覆盖光纤预制棒、光缆、通信设备、网络安全、新能源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企业,并连续7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7年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百亿元,光缆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12%,稳居行业前列。其核心业务涵盖光电通信、网络安全、储能消防三大板块,服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头部客户,并中标中国移动数据线缆集采大单超11亿元,市场份额达15.79%。

为何通鼎互联将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视为生命线?答案就藏在时代与使命的交织中。在数字经济与“双碳”目标的浪潮下,企业若固守传统制造,终将被淘汰,创新则是唯一出路。通鼎互联董事长沈小平曾直言:“通信行业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想象,唯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而绿色发展,则是通鼎互联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回应。从光纤生产中的能耗优化,到储能消防系统的安全闭环,企业将环保理念融入每一环节,以至于多位省市领导在考察过企业后表示,“通鼎的绿色转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本。”

硬核实力:创新基因与绿色底蕴

通鼎互联的创新能力,根植于其深厚的研发积淀。企业拥有4个国家级、6个省级研发平台,包括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及重点实验室。2024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32项(发明专利24项),累计专利数达548项,主导起草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218项。

在光通信领域,通鼎互联自主研发的5G低损耗辐射型漏缆攻克地铁场景覆盖难题,G.654.E光纤支持400G超高速传输;在网络安全领域,子公司百卓网络的高性能DPI设备中标中国移动集采项目,年收入增长29.63%。

绿色底蕴则体现在全链条的低碳实践。通鼎互联是工信部“绿色工厂”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厂区屋顶光伏年发电量770万千瓦时,覆盖30%用电需求。通过工艺革新,循环水利用率达90%,年节约铜铝3000吨;2025年获批首批碳足迹认证证书,打破国际贸易碳壁垒。

更值得关注的是通鼎互联在新能源的布局:收购南京和本机电切入储能消防赛道,构建“发电-储能-消防”闭环;与国电投共建12.8MW/25.6MWh共享储能项目,为电网注入绿色动能。这些举措让通鼎互联成为长三角绿色发展的标杆企业。

创新与绿色的丰硕成果

在科技创新领域,通鼎互联交出了一张熠熠生辉的成绩单。

2024年,通鼎互联“零碳智慧园区”项目通过光储充一体化技术,年减碳883吨;与南京大学合作的60通道激光器阵列芯片创世界纪录,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企业更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突破“卡脖子”技术:自主研发的光纤预制棒打破海外垄断,智能工厂改造后生产效率提升30%,制造成本下降40%。正如通鼎互联总经理白晓明所言:“我们的目标不是跟随,而是定义行业标准。”

通鼎互联在绿色实践方面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

在海南澄迈台风救援中,通鼎互联紧急调配1500W锂电储能柜,为灾区通信恢复提供电力支撑;其研发的环保型光缆护套材料,使产品碳足迹降低18%。2025年,企业参与的“长三角光电产业碳足迹标识认证”项目,推动3家龙头企业通过认证,为区域绿色转型注入活力。

这些成果不仅带来经济效益,企业投产的光伏项目年省电费超千万元,更赢得社会认可:通鼎互联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光通信最具竞争力企业”。

科技向善的温暖底色

在通鼎互联的价值体系中,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与社会责任如一鼎三足、缺一不可。

通鼎互联董事长董事长沈小平常说:“企业不仅是经济单元,更是社会公民。”这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将慈善视为“第二份事业”。自1998年捐赠45台电脑建设乡村电脑教室起,他带领企业累计捐资超10亿元,惠及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

2025年,通鼎向江苏省慈善总会捐赠300万元,连续12年支持“情暖江苏”春节慰问;沈小平个人为家乡联星村686位老人发放助老金,十年累计超千万元。

在通鼎互联董事长沈小平看来,慈善与科技、绿色密不可分。“科技创新解决社会问题,绿色发展守护生态家园,慈善公益传递人性温度。”由他主导推动的苏州通鼎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7年资助55个项目,覆盖20个城市。

基金会不仅捐款,更实现了以“公益+技术”的模式创新:疫情期间开发的“抗疫37℃暖心服务”平台,用大数据精准调配物资;与高校合作的“农民工子女四点半课堂”,通过在线教育弥合城乡差距。这种“授人以渔”的智慧慈善,让通鼎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责任之光:照亮未来的三重使命

回首来时路,通鼎互联的事迹诠释了一个企业的三重使命:以科技创新攀登产业高峰,以绿色发展守护家园希望,以慈善公益温暖世道人心。通鼎互联董事长沈小平在苏商领袖年会上的一段话更加发人深省:“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将利润转化为进步的力量。”

展望未来,通鼎互联将继续以光为媒,用科技之光点亮数字中国,用绿色之光赋能低碳转型,用慈善之光温暖万千人生。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选择,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共同探寻的答案。

这个答案,既体现在5G光纤的每一束信号里,在储能消防的每一次安全预警中,也在老人接过助老金时的笑容里。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