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4月13日消息(岳明)本周,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 在南京召开。本届大会以 共筑创新,同享未来 为主题,旨在以推动全球6G标准共识的形成为切入点,进一步迈向全行业的协同共创,实现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创造。
大会期间,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秘书长吴建军在接受C114采访时表示,3GPP将于今年正式启动6G标准的制定工作,2025年可以看作是6G标准元年。 在过去两年,6G技术展示逐步收敛,接下来就是如何平衡和取舍,能否商业落地则取决于价值场景。
在6G愿景聚焦的六大场景中,吴建军非常看好通信与智能融合。 未来将会是AI Agent的时代,AI Agent将极大提升了网络性能和效能,也让NET4AI有了抓手。AI Agent将会彻底改变网络架构,边缘将会成为下一轮创新的高地。 在6G产业发展层面,吴建军非常认可 全行业共同定义6G 的理念,要推动跨领域协作,跨行业共同参与;另外就是要做到 业务先行、场景驱动 ,同期培育业务和应用生态。
6G技术加速收敛
ITU在6G愿景中聚焦了六大场景,沉浸式通信、通信智能融合、通信感知融合、超大规模连接、极其可靠与低时延通信、泛在连接(空天地一体)等。其中,通智融合、通感融合以及空天地一体属于新增的三大方向,也是6G的 基础性支柱 。
吴建军指出,过去两年,学术界和产业界围绕着这三个方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部分技术在当前的5G-A时代就得到了应用,这为向6G的平滑演进奠定了基础。在标准和技术层面,演进路径在加速收敛,认知开始趋同,接下来就是如何平衡和取舍。在应用场景层面,部分技术开始落地:6G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更加清晰,逐步走出概念阶段;手机直连卫星也初具规模,国内用户已经超过200万;低空经济也开启了商业探索,部分运营商建设了实验网。 目前个人认为通智融合成熟度更高,在多个行业已有颠覆性应用。
吴建军认为,移动通信的代际变革与成功背后,都与新的终端形态出现直接相关。4G时代,智能手机的出现与普及,开启了移动通信产业的爆发式增长;5G从商用到现在,终端形态并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所以在拉动产业发展时,效果就不是特别明显。但吴建军非常看好AI对于终端的赋能,终端将不止是AI手机、VR/AR,还将会是智能网联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各种新型AI智能体。
6G将加速 智能平权
要想满足无处不在的AI智能体需求,6G网络的设计逻辑必须发生改变。 吴建军指出。
从流量模型的角度来看,到2030年,AI任务在全网流量中所占比例将达到60%。 AI智能体之间需要交互,以传递模型为主的东西向流量为主,区别于传统北向流量。 从安全与隐私角度来看,智能体数据会更加敏感,需要新的分布式信任机制,满足不同智能体之间的协作框架。
从业务交互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业务都是在云端Cloud上,网络也就需要走向Cloud Native;但在6G时代,业务走向AI原生,网络就应该充分考虑AI Native。 6G网络需要能够提供标准化的基于Agent的智能服务,类似支持Agent对Agent的协议,及模型上下文协议,可以更好的支持各类不同能力的AI智能体,实现智能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吴建军表示, 6G将是实现 智能平权 的关键途径。
从场景适用性角度来看,哪怕是具备较强本地算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面对新的应用场景,表现可能像个 婴儿 ,AI智能体 学习 需要实时完成数据采集、训练、推理,而这就会对网络边缘提出更高的要求。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