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水产饲料产量稳步增长。例如,2022年中国水产饲料产量达到2525.7万吨,同比上涨10.15%。然而,受极端天气、水产品行情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2023年产量有所下降,为2344万吨,同比减少156万吨,同比下滑4.9%,但仍保持了一定的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产量为2278万吨,同比下降2.8%。2025年,在消费复苏的基础上,水产饲料周期景气度有望提升。
品种日渐增多:水产饲料品种从单一的鱼饲料扩展到了虾、蟹、贝类等多种水产品种。目前国内水产饲料以普水料为主,特水料产量仅占水产饲料的10%左右,但特水料毛利率一般能达到15%甚至20%以上,是毛利率最高的料种;而普水料毛利率一般在10%左右。
产业链协同发展:水产饲料行业作为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支撑,其上游涉及种植业、粮油加工业、水产捕捞业等,为水产饲料提供原材料;中游为水产饲料的生产供应环节;下游则直接面向水产品养殖行业。各环节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水产养殖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竞争格局分散但集中度提升:水产饲料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但市场集中度在逐步提升。海大集团、通威股份、新希望等大型企业凭借技术研发优势和规模化生产,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则通过精准定位和区域优势,在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4-2029年水产饲料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显示:
从市场前景来看,水产饲料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全球对海鲜消费的增加和养殖技术的进步,水产饲料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生产的价格适中、质量可靠的饲料产品需求较大。此外,随着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水产品需求的提升,特种水产养殖的兴起为水产料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量市场。
技术创新与产品多元化:未来水产饲料将根据不同水产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养殖环境以及健康状况等,精准定制营养配方,满足其特定的营养需求。同时,生物技术(如酶制剂、益生素、发酵技术等)将得到更广泛应用,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品质。此外,针对不同品种的水产动物,将开发具有特定营养成分和功能的专用型饲料和功能型饲料。
智能化生产:借助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饲料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将成为各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企业将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整合,通过向上游原材料生产、种苗繁育环节延伸,以及向下游水产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拓展,实现从“饲料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变。同时,加强与水产养殖业、水产加工业、科研机构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联盟或合作共同体,共同推动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水产饲料行业将越来越注重高效环保。这包括采用更加环保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以及研发绿色、可持续的饲料产品。同时,积极探索替代蛋白质来源(如昆虫蛋白、藻类蛋白等),以减少对传统鱼粉等动物蛋白的依赖。
市场竞争加剧与品牌建设: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水产饲料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服务水平等),并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价值的提升,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综上,水产饲料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企业需要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和升级产品,加强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想了解更多中国水产饲料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水产饲料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