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生成应答工具DeepSeek频频出现“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的情况,让众多用户感到抓狂。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其最新推出的语言模型DeepSeek-R1和DeepSeek-V3横空出世后。短时间内,DeepSeek便迎来了用户流量的爆炸性增长。然而,随之而来的卡顿问题也成为了无法忽视的痛点。
DeepSeek于2024年12月26日推出了对标OpenAI GPT-4的V3模型,在此之后,又于1月20日发布了对标OpenAI O1的语言模型R1。这两款模型均为671B参数的大语言模型,承载着DeepSeek在AI领域更进一步的期待。然而,令人意外的是,R1在日常使用中表现出的稳定性却远不及其竞争对手ChatGPT。
在实际使用中,DeepSeek的算力和显卡储备显然不足以应对激增的用户需求。迄今为止,DeepSeek尚未与像微软这样的云服务商达成深入的合作关系,因此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建数据中心来支撑业务运营。根据市场调查,DeepSeek在某个时间段内,官网频繁出现“网页/api不可用”的状态,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
相较于DeepSeek在资源配置上的不足,ChatGPT则得益于微软提供的强大云计算支持,确保了其服务的稳定性与高效性。尽管ChatGPT也曾经历过几次系统瘫痪,但总体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这使得习惯于ChatGPT流畅体验的用户在面对DeepSeek的各种问题时更感到失望。
业内专家分析了DeepSeek频繁出现卡顿的多重原因。首先,DeepSeek在推理过程中所需的算力远大于训练阶段,它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及时调整算力储备。另外,DeepSeek的服务器还遭受了黑客攻击,进一步加剧了服务的不稳定性。网络安全公司奇安信的数据显示,DeepSeek的线日遭受攻击,其外部流量突然大幅上升,给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虽然DeepSeek在推出之初吸引了大量用户,而且它的算法和技术在某些复杂任务上表现良好,但资源的不足与黑客攻击最终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各大云服务商如亚马逊、华为等也陆续宣布支持DeepSeek的模型部署,虽然表面上看能缓解DeepSeek的服务压力,但实际运作中却并未显著改善其服务稳定性。
DeepSeek-R1作为一款推理模型,与传统的语言模型相比,其推理过程显然更加复杂。其生成的答案背后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的推理和思维链过程,这使得其在深入问答时表现得更为细腻与精准,但也无形中提高了对算力的要求。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用户量和算力需求,DeepSeek亟需在推理侧优化其资源配置,以提升服务稳定性。
在此背景下,观察到,DeepSeek显然需要通过两步策略来改善其现状:一方面,通过付费机制限制部分用户的使用量,以减少算力的瞬时压力;另一方面,寻求与更强大的云服务商展开合作,借助外部资源实现可持续增长。
在AI技术领域,用户的使用体验始终是产品成功的关键指标。尽管DeepSeek在对抗竞争中展现了出色的技术能力,解决“服务器繁忙”的问题仍然是其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坎。目前,DeepSeek的用户与服务商之间仍需更多沟通,以推动技术与服务的进一步升华。未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障用户体验,提升服务的连续性,将是DeepSeek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