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假期的最大“网红”,大概非DeepSeek莫属了。最近几日,人们在使用DeepSeek的同时,大概会忍不住感叹一句:AI大模型百舸争流,已成定局;AI将深深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恐怕也将成为未来的常态——因为过去半年乃至更久的时间里,许多人已然依赖于AI去润色报告、撰写文稿、制作幻灯片、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那么在AI更加发达的今后,我们依靠AI助力的思维定势,只会更甚。AI浪潮,已经扑面而来。
AI是技术,技术的胜利,首先应是商业的胜利;商业的胜利,首先应是大众的胜利——要赢得人心,推进大众深度参与其中。纵观历史上每个时间段,人类都会有自己的科技浪潮,但每次科技浪潮最终能大浪淘沙留下来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是那些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产品与服务——从电报电话到个人电脑,从移动互联网到刷脸支付,莫不如此。它们的成功,是大众的深度参与造就的。今天的AI浪潮要想持久,依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组织和行业的深度参与。
今年在央视春晚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着实爆火了一把,也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如果把AI大模型这种“软件”和人形机器人这种“硬件”结合在一起,企业之间展开合作,打造“软硬结合”的具身智能,那么科幻电影里的“机器管家”“机械姬”或于不久后成为现实。如果把这里的“硬件”拓展到人形机器人以外的其他实体硬件,其实今天不少行业都已实现初级的具身智能了——比如零售行业的自助结账机、汽车行业的智能辅助驾驶,以及家居行业正在主打的“全屋智能家居”。未来,一些行业可以将AI大模型进一步融入本行业的硬件实体中,让AI大模型服务于跨境电商、交通运输、生物制药、能源开采诸多领域;而在摩尔定律作用之下,又能达到以AI更新带动硬件实体更新的效果,促进行业“软硬”两方面的协同进步。
今天,许多企业组织,尤其是互联网大厂,都采用了类似于在线文档和内部问答之类的互联网工具,大大促进了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更新,提高了组织管理效率。但在未来,组织又该打造什么样的内部学习工具,以适配敏捷管理的高要求?要知道,今天很多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要么是一个部门开发的产品未及时为人所知,导致其他部门重复造轮子;要么是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协作开发、宣传物料等方面的信息未及时沉淀成库,找起来过于麻烦、浪费时间,倘若这些东西都放进一个AI大模型,随找随用,岂不爽哉?这就呼吁组织在未来积极利用AI大模型,打造本组织的专属知识库,让组织成员查阅信息更加方便,整个组织的学习能力将得以极大提高。
试想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许是这样度过的:早上起床,就能看到搭载大模型的床头机器人语音播报我们每个人的睡眠质量;刷完牙后,手中的牙刷会语音播报我们牙齿的实时健康状况;上班路上,车载AI管家会温馨列出今天这个工作日的To do list,并为我们提出各项工作优先级顺序的建议;周末时光,该玩该宅?口袋里的AI导游会自动出具专属于你个人的度假指南。这些设想早晚可以实现——说不定下个月、下一周,就可以有所突破。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善于利用AI,AI就可以成为未来生活的好帮手。此时,我们更能理解罗振宇在最近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的那个表达——我们要活得久一些,感受每一天的新变化。
AI浪潮,行业、组织、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弄潮儿。要知道,根据宏观经济学中的索洛增长模型,技术始终是这个世界上一个神秘而不可小觑的变量,而AI这个变量,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未来?——答案,取决于咱们人类自己,取决于我们的参与。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