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镜中我效应”,他认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反映,一个人的自我感觉是由别人的思想以及别人对于他的态度所决定的。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弗兰克·法默则提出“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他认为应该理智看待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不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不过分崇拜他人,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主性。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有两段,围绕“个人认知”这一主题展开,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段借用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镜中我效应”,说明自我的认识是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的基础上的,强调个人自我认知的形成深受他人看法的影响。第二段则引用弗兰克•法默的话,强调“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主张保持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这两种观点貌似相互矛盾对立,材料要求考生在两种观点中选择“更支持”的一种写作。“更”说明两种观点并没有对错之分,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在选择一种观点之后,不能否定另一种观点,而是要在比较权衡中给出充分的理由。写作时,考生需要明确这两种观点的核心差异,并思考自己在个人成长、社会交往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及这些观点对个人的实际意义。综合材料来看,考生可以有两种立意角度:
正文:论证“镜中我效应”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塑造作用,如社会反馈对个人价值观的修正。分析社会环境中他人评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强调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对个人行为的引导作用。结合个人生活体验,举例说明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根据他人的看法来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结尾:总结“镜中我效应”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在尊重他人看法的同时,也要保持自我判断的能力。
正文:阐述个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价值,如自我成长、创新能力的提升等。分析过分在意他人看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自我束缚、失去个性等结合个人生活体验,举例说明在面对他人评价时,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为他人的看法所左右。
在人际交往的纷繁世界中,我们时常面临着自我认知的挑战。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的“镜中我效应”和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弗兰克·法默的“不在意他人看法”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认知角度。那么,我们究竟应如何认识自己,是借助他人的眼光还是坚守自我内心的声音?
“镜中我效应”强调了他人对我们看法的重要性。在这个理论中,我们像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期待。这种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自我认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选择。与“镜中我效应”相对,弗兰克·法默认为我们应当“不在意他人看法”,理智看待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种观点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追求自我价值和实现。
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千万年的进化决定了,人都非常希望融入群体,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希望自己比周围人更厉害,希望在自己的圈子里能有更高的地位。因此,人是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的。被群体接纳,同群体保持一致,会带来安全感。再小的孩子,如果的得到别人的赞美也会很开心,会有归属感;受到批评会很难过。但是,如果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你还能有自我吗?换个角度想,如果人人都能理解你,那你该是有多平庸;如果所有人都认可你,只能说明你是羊群中的普通一员,结局也会跟大多数人一样平庸。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但我们需要学会筛选和甄别,保留那些有益于我们成长的建议,摒弃那些会让我们迷失自我的评价。同时,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生活也不是选秀,无需互相攀比。不羡慕别人的幸运,不受别人的影响,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辩证看待他人看法的智慧,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