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药改写生活的山乡

内容摘要  “明天再从县城运10包水泥,就能结顶啦!”经过几个月的忙碌,湖山村村民苏道兴的排屋眼看就要落成了。  近些年,越来越多像苏道兴这样在外小有所成的村民回乡翻新老房子,因为“看好家乡未来”。而在5年前,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湖山是典型的空心村,留守者仅40多人,村里到处是简陋的土坯房,看上去完全没有投

  “明天再从县城运10包水泥,就能结顶啦!”经过几个月的忙碌,湖山村村民苏道兴的排屋眼看就要落成了。

  近些年,越来越多像苏道兴这样在外小有所成的村民回乡翻新老房子,因为“看好家乡未来”。而在5年前,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湖山是典型的空心村,留守者仅40多人,村里到处是简陋的土坯房,看上去完全没有投资价值。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2018年。当时,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研究所所长张春椿来到湖山村实地考察后,发现当地土壤由黏土和沙土各半构成,质地松软,非常适合种植稀缺中药材——白芨。

  事实上,湖山的药用植物储量一直很丰富,但因为缺少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始终未能形成产业气候。

  区位劣势无法改变,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如何把劣势扭转为优势。“既然很难吸引人进去,那就把当地的中药材卖出来。”这是张春椿给湖山村对症开的“方子”。

  沿着这个思路,湖山人看问题的角度也和过去不一样了——正是因为路途遥远,生态环境又相对隔绝,所以这里的水土干净,种植的中药材更加“原生态”,这正符合当下的市场消费趋势。

  当时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规模化农业却因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而得以独善其身,于是,更多民间资本开始尝试进入中药材市场。在张春椿离开的3个月后,浙江乾宁医药集团带来了1.78亿元资金,以“公司+农场+高校”的合作模式发展白芨产业——由乾宁公司负责资金与市场运作,荣森家庭农场负责种植和管理,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所负责技术支撑。

  如此一来,村民既可以把自家山林、山地转租给投资方,又可以为投资方工作,在拿到租金的同时还能挣到“薪水”。“一年下来,工资就有四五万元,比出去打工更有奔头。”如今已是白芨基地长期工的村民吴乾良告诉记者。

  除了像吴乾良这样的长期工负责基地内的除草、施肥等日常管理,到了种苗季繁忙时,基地还会临时聘请80余名工人。当地村民人手不足,就以120元日薪从附近的库山村、吴坑村等地招人,农场还管吃管住。

  随村搬迁到湖山村澄湖自然村的苏道耕,过去生活在山丘村,靠种板栗、卖农货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贫。如今,在流转了100多亩山林后,他拿到了1500多元的租金,“山村合并了,机会也变多了,现在大家都能挣到钱了。”

  而作为“带头大哥”,荣森家庭农场除了提供技术指导,还为邻村的村集体送去了免费苗种。白芨丰收时,农场以市场价保底回购,为周边村庄发展产业解除了后顾之忧。如今,库山村、东川村还建起了种苗繁育基地,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说到底,要开辟发展的新空间,还得靠这一方水土。张村乡的生态资源丰富,关键看怎么盘活。靠着林下经济产业联盟建设为契机凝聚乡村力量,当地以“村企连结、社企连结、户企连结”和“关注留守人员增收”的“三连结一增收”模式,成功带动了村庄的抱团发展,几年下来,全乡120余户留守群众已经拿到了500多万元工资。

  过去,每到香菇、木耳的栽培季,张村乡的不少村道上就会出现大量废弃的菌棒,在日晒雨淋下散发出浓重的霉臭。这个多年无法破解的难题,在白芨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每年3月,基地负责人张继荣就会下山“收废品”。“生产食用菌的农户会把废弃菌棒全部卖给我们,作为种植白芨的肥料。目前的量还远远不够呢!”张继荣告诉记者,这是张春椿支的招。

  作为张村乡的“星期天工程师”,张春椿几乎每周都会抽时间来乡里查看白芨的生长情况,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他的指点下,张村人都知道了废弃菌棒能提升土壤的肥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3个月间,湖山村的中草药基地就回收并处理了50万段废弃菌棒,不仅充当了大山里“回收站”的角色,还有效解决了当地的环保难题。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庆元的特色产业基本都是“原生态”“初字号”,要把特色资源变为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变为富民产业,就必须发挥科技的驱动作用。

  去年4月,“白芨产业链技术顾问”聘任仪式在张村乡举行,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邵清松、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郑颖、上药集团杭州康仑中药饮片厂常务副总经理胡先光、浙江省林下经济协会会长付忠东受聘为“白芨产业链技术顾问”。

  虽然白芨产业在张村乡已初具规模,但产业链仍仅限于源头的初加工环节,亟待升级延伸。受聘的4位技术顾问,都是中药材领域的专家,可以助力解决当地在政策信息、科研攻关、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发展难题。

  “白芨有很多用途,精深加工的白芨冻干超微粉、白芨止血海绵、白芨水凝胶、白芨纳米纺丝纤维敷料等,市场前景都很广阔,如果能研发推广这些新产品,白芨这片绿叶子就能真正变成金叶子。”

  专家的针对性建议,让已在庆元扎根的庆元县乾宁道地药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忠东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事实上,在后疫情时代,中药材价格连攀新高,张村乡的白芨产业链也在逐渐成形,但由于地方实力以及信息开放程度所限,市场发展速度并不理想,亟需对症下药的良方。

  科技赋能让梦想照进了现实。眼下,已晋级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张村乡,建起了6000亩生态和仿野生白芨种植基地、70亩种苗基地和1个白芨初加工厂,4个械字号产品已经研发上市,创新推出的妆字号白芨面膜,去年卖出了30万片。在付忠东看来,要激活偏远山乡的造血能力,就必须以更好的产品与广阔的市场对接,“这才可能赢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种植中药材,诸多工序仍需要手工劳作来完成。田间管理中,往往要频繁除草,因为白芨前期生长慢,如果被杂草抢夺了土壤的营养,就很难长大。收获时则需要“掘地三尺”,之后为了防止霉烂变质还得抓紧加工。归根结底,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决定了它比农田作物需要多几倍的劳动量投入。

  “今年的行情很好,一公斤新鲜白芨的价格达到了30元,比2023年的均价上涨一倍。经过共富工坊加工的产品,每公斤售价超过360元,溢价效益明显。”付忠东说,去年5月,村里建起了加工厂,厂房的建筑面积约830平方米,里面安装了上料输送机、高压清洗机、蒸药箱等设备,经过初洗、上料、精洗、滤水、筛选、蒸熟、烘干、除毛等工序后,就可以完成对白芨块茎的粗加工,这不仅提升了白芨的附加值,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50多个在家门口就业的岗位。

  除了研发推广面膜、唇膏等生物制品外,乾宁公司还与广州白云山制药洽谈中药饮片领域的合作、与上药集团杭州康仑中药饮片厂对接中药饮片厂和加工厂的“共享车间”。“相比刚从土里挖出的白芨,医药产品的溢价能达到30—50倍。”付忠东说,同步推进的还有与浙江农林大学意向共建的“白芨研究院”、正在筹建的“白芨产业园”。

  虽然白芨种植生产的基础已经非常坚实,但在付忠东看来,张村乡在“学”和“研”的领域还不够“深”、层次还不够“高”。正因如此,当地提出了更高远的产业发展目标——以“生产+加工+科技+品牌+服务”五位一体促进白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集种苗繁育、生态种植、精深加工、科研创新、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

  而借助山海协作与“微改造·精提升”契机,湖山村在2021年旧貌换新颜,中药材主题研习基地、中药材主题展馆等新建筑林立,村内的中心区块还打造出庆元县首个集休闲养生、药膳品尝于一体的特色精品民宿,迈出了农旅融合发展的第一步。

  如今,家底越来越厚实的张村乡依托与浙江乾宁医药集团的合作,正努力扩大种植面积规模、延伸白芨产业链,实现唇膏、面霜、精油等生物科技产品的量产推广,加速形成“林下经济+森林康养+药材研学”等新业态,培育新增长点。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友情链接:  生意多  |  立体车库网  |  机电网  |  电商信息网  |  环球信息网  |  电工网  |  优秀信息网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花卉网 天天商务网  |  易修网  |  直通车信息网  |  B2B  |  商务网  |  信息网  |  114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防雷网 每天发布网  |  我的航运网  |  转让系统  |  力之信息网
浙ICP备2021030705号-9